声明:本文内容是基于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在日本动漫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:“果然还是不行吗?”这句话如今用在日本自身身上再合适不过了。
兜兜转转,日本最终还是在贸易谈判中向美国“低头”。
虽然这样的结果早已在预料之中,但是日本民众显然对此难以接受。
因此,石破茂成了这场被视为“牺牲品”的代表。
2025年7月2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,美国与日本达成了一项他称之为“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协议”。
展开剩余84%特朗普指出,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三点:
首先,美国将对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征收统一的15%关税;
其次,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,而美国将获得这笔投资90%的利润;
第三,日本必须向美国开放汽车、卡车和大米等农产品的市场。
特朗普特别强调,这项协议将为美国创造“几十万个工作岗位”。
消息传到日本后,日本政府官员很快确认了协议的达成,但他们对协议的描述与特朗普有所不同。
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记者会上表示,确实达成了15%的关税税率,同时日本会增加进口美国大米,但这是在现有“最低准入制度”框架下进行的,并不会损害日本农业的利益。
他还强调,日本计划在半导体、钢铁、造船、能源和汽车等关键领域增加对美投资,以确保经济安全。
日本官员将这份协议描述为“顽强谈判的成果”,并认为它对“稳定日美关系非常有利”。
然而,普通的日本民众并不这么看。
一经传回日本,网络上便沸腾了,许多人认为这是国家再次向美国低头的体现,甚至有人将其与40年前改变日本国运的“广场协议”相提并论。
日本人对这份协议的愤怒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:
首先,他们难以接受“美国获得90%利润”的条款。
日本投资了巨额资金到美国,但最终获得的利润却少得可怜,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不公平地剥夺。
其次,开放农产品市场触及了日本民众的敏感神经。
日本的农业成本高昂,规模相对较小,无法与美国的大米和农产品竞争。尽管石破茂声称不会损害日本农业,但实际上,一旦大规模进口美国农产品,日本农民将面临更为艰难的生存环境。
最后,尽管15%的关税比特朗普之前威胁的25%低,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来说,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总额高达21.3万亿日元,其中汽车和零部件占34%。关税的每一次提高都将给日本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为什么日本政府会签署这样一份引起国民强烈反感的协议?答案很简单,因为日本不敢对美国说“不”。
在7月初,特朗普曾正式警告石破茂,如果8月1日前未能达成协议,将对日本商品加征25%的关税。对于日本来说,这将对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10%、提供超过500万就业岗位的汽车工业造成“毁灭性”的影响。
更重要的是,当时的石破茂政府已经陷入内部危机。
就在协议达成前的三天,他领导的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遭遇了历史性的惨败,这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首次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同时失去多数席位。
石破茂内阁支持率急剧下降至20.8%,达到他执政以来的最低点,党内要求他下台的呼声如潮水般涌现。
在这种情况下,石破茂迫切需要一项外交成就来挽回局势,即使条件非常苛刻,他也必须硬着头皮签署协议。
讽刺的是,这份本来被他视为“救命稻草”的贸易协议,最终却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绊脚石。
协议宣布不到24小时,石破茂便向身边人透露,他将在8月底前正式宣布辞职的决定。
这个决定看似突如其来,但实际上早有迹象。
自民党内高层麻生太郎早已明言“绝不容忍石破茂继续执政”,地方党组织如高知县支部更是联名要求他“对选举惨败负责”。
而这份激起民愤的贸易协议,恰好为反对派提供了最有力的攻击理由。
日本普通民众认为他“丧权辱国”,党内政敌则指责他“无能”。原本坚持要继续执政的石破茂,转眼间便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表面上看,石破茂的辞职是选举惨败和贸易协议双重打击的结果,但更深层次的解读是,这反映了日本二战后始终未能摆脱美国控制的现实困境。
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,几十年来日本一直生活在美国的阴影之下。
在这次谈判中,日本曾考虑过反抗的方式,比如利用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作为谈判筹码。
然而,现实是,日本根本不敢触碰这张牌面,因为一旦惹恼美国,将动摇整个日美同盟的基础。
这种深层次的依附关系使得日本在面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配资平台官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